檢視 Test1 的原始碼
←
Test1
前往:
導覽
、
搜尋
由於下列原因,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:
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:
使用者
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。
<div style="float:left; width:95%; padding:20px; background-color:wheat;"> {|align=right |__TOC__ |} ====臨時筆記==== :[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jes2018 雲林縣埤腳國小]-facebook :[https://pjes.ylc.edu.tw/Default.aspx 雲林縣埤腳國小] *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 *好心卻死得悽慘 三次,(輪迴,路邊,餓死?) *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:[https://cofacts.tw/article/ws7hchldlome 善惡報應,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-冥冥中安排好的事,端看自己當下的善惡念...] <br><br> <script src="https://cdn.jsdelivr.net/npm/publicalbum@latest/embed-ui.min.js" async></script> <div class="pa-gallery-player-widget" style="width:100%; height:480px; display:none;" data-link="https://photos.app.goo.gl/kToP3raGbU87ka5t7" data-title="New item by 鄭惠昭"> <object data="https://lh3.googleusercontent.com/pw/AP1GczOclSDPky52IEnPJePaGmmKBwDR6WMlypMwUIyrqMR9mHF-nSfHdPc8JJ_uD2EqaovRT7w5f011fDJtUth4R4yXaYePbc6vz1nz1sWdEz13_PR8Gsxo=w1920-h1080"></object> </div> @@2020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<iframe style="width:300px; height:150px;" src="https://www.tickcounter.com/countdown/4263788/" frameborder="0" allowfullscreen></iframe> <br><br><br> <iframe style="width:300px; height:150px;" src="https://www.tickcounter.com/countdown/4263912/" frameborder="0" allowfullscreen></iframe> <br><br><br>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<img src="https://www.tickcounter.com/countdown/4263788/" style="float: right; height: 150px; width: 300px;" />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<br> href="https://www.tickcounter.com/clone/countdown/4152636" </div?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.1亿平方千米, 海洋面积约3.61亿平方千米,占全球总面积的70.8%, 陆地面积约1.49亿平方千米,占全球总面积的29.2%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{| class="wikitable" style="background:lightblue " !名稱||面積||大小||國家數||備註|| |- |亞洲:亞細亞洲||陸地面積佔全球三分之一。|| |- |非洲||3020萬平方公里||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1%,世界第二大洲||總人口約為八億。||53個獨立國||世界上最大沙漠——撒哈拉沙漠,整個非洲大陸北部,面積920萬平方公里,佔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。非洲的森林面積佔總面積的21%。非洲草原遼闊,佔總面積的27%。 |- |歐洲||1016萬平方公里||是世界第六大洲||人口超過7億,人口最密集大洲。||46個獨立國家。 |- |大洋洲||897萬平方千米||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6%||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||14個獨立國家 |- |南極洲||1400萬平方公里||平均海拔2350米||~||無||最高峯為文森峯(5140米)。 |}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{| class="wikitable" style="background:lightblue " |+from:http://ihouse.hkedcity.net/~hm1203/links/world-land.htm,access on Jun 5,2023|| |- !名稱||面積(萬平方公里)||佔所有陸地的百分比||高度(米)/最高點||最低點 |- !世界 WORLD||14864.7||100||8850 珠穆朗瑪峰||-411 死海 |- |亞洲 ASIA||4457.9||30||8850 珠穆朗瑪峰||-411 死海 |- |非洲 AFRICA||3006.5||20.2||5895 乞力馬紮羅山||-156 吉布堤阿薩爾湖 |- |北美洲 NORTH AMERICA||2447.4||16.5||6194 麥金利山||-86 美國加州死亡谷 |- |南美洲 SOUTH AMERICA||1781.9||12||6960 阿空加瓜山||-40 阿根廷瓦德斯半島 |- |南極洲 ANTARCTICA||1320.9||8.9||4897 Vinson Massif Ellsworth Mts.||-2538 Bentley Subglacial Trench |- |歐洲 EUROPE||993.8||6.7||5642 厄爾布魯士山||-28 裡海 |- |大洋洲 OCEANIA||811.2||5.3||3764 紐西蘭科克山||-12 澳洲艾爾湖 |- |}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为15亿平方hm, 约占世界地表总面积134亿平方hm的ll%, 约占世界可耕土地总面积42亿平方hm的36%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中国耕地面积占总国土面积12.5%。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并不算多。 世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15亿公顷,约占世界地表总面积134亿公顷的11%,约占世界可耕土地总容面积42亿公顷的36%。 中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.282亿公顷,约占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13.35%。 中国耕地中,质量好的一等耕地占全部耕地面积41.33%,二等耕地面积占34.55%,三等耕地面积占20.47%,还有3.65%为不宜农业耕作的耕地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<br><br> ===些重要篇章,印成A4裝框:=== :心經、大悲咒、信心銘、三法印-四聖諦、八正道-十二因緣、六度、十善業 :納瓦荷的巫醫、青春-中譯:陳之藩、波利亞 (George Polya) 的〈教師十誡〉、 :三字經(到-此十義,人所同。)、林則徐-十無益、陳搏-心相篇、 :慧能-三十六對、智顗《菩薩戒義疏》所載,此四十八戒之名目如次、 :元.翁森(四時讀書樂〉、朱子治家格言(朱柏廬)、誡子書》蜀漢.諸葛.孔明、青年守則十二條目、 :我真的不願意-鄭惠昭譯、國小畢業歌-青青校樹、黃庭堅:《士大夫食時五觀》、、 <br><br> :: ====菩薩戒義疏==== *智顗《菩薩戒義疏》所載,此四十八戒之名目如次︰ ::(1)不敬師友戒、(2)飲酒戒、(3)食肉戒、(4)食五辛戒、(5)不教悔罪戒、(6)不供給請法戒、(7)懈怠不聽法戒、(8)背大向小戒、(9)不看病戒、(10)畜殺眾生具戒、(11)國使戒、(12)販賣戒、(13)謗毀戒、(14)放火燒戒、(15)僻教戒、(16)為利倒說戒、(17)恃勢乞求戒、(18)無解作師戒、(19)兩舌戒、(20)不行放救戒、(21)瞋打報仇戒、(22)憍慢不請法戒、(23)憍慢僻說戒、(24)不習學佛戒、(25)不善和眾戒、(26)獨受利養戒、(27)受別請戒、(28)別請僧戒、(29)邪命自活戒、(30)不敬好時戒、(31)不行救贖戒、(32)損害眾生戒、(33)邪業覺觀戒、(34)暫念小乘戒、(35)不發願戒、(36)不發誓戒、(37)冒難遊行戒、(38)乖尊卑次序戒、(39)不修福慧戒、(40)揀擇受戒戒、(41)為利作師戒、(42)為惡人說戒戒、(43)無?受施戒、(44)不供養經典戒、(45)不化眾生戒、(46)說法不如法戒、(47)非法制限戒、(48)破法戒。(中華) <br> :: ====供養咒==== *供養咒: ::供養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, ::圓滿報身盧舍那佛, ::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, ::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 ::當來下生彌勒尊佛, ::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 ::大智文殊師利菩薩, ::大行普賢菩薩, ::大悲觀世音菩薩, ::大願地藏王菩薩, ::諸尊菩薩摩訶薩, ::摩訶般若波羅蜜, ::(早齋)粥有十利,饒益行人,果報無邊,究竟常樂。 ::(午齋)三德六味,供佛及僧,法界有情,普同供養,若飯食時,當願眾生,禪悅為食,法喜充滿。 <br> :: ::宗舜法師:要朗讀,不要唱讀。 *說到發願,我覺得最好的是《怡山發願文》(宋福建的怡山如然禪師撰),事理周圓,宗門下一直流傳。強烈推薦!可以在誦完經後念誦一遍: ::《怡山發願文》 ::歸命十方調禦師,演揚清淨微妙法,三乘四果解脫僧,願賜慈悲哀攝受。 ::弟子(某甲),自違真性,枉入迷流。隨生死以飄沈,逐色聲而貪染。十纏十使,積成有漏之因;六根六塵,妄作無邊之罪。迷淪苦海,深溺邪途。著我耽人,舉枉措直。累生業障,一切愆尤,仰三寶以慈悲,瀝一心而懺悔。所願:能仁拯拔,善友提攜。出煩惱之深淵,到菩提之彼岸。此世福基命位,各願昌隆;來生智種靈苗,同希增秀。生逢中國,長遇明師。正信出家,童真入道。六根通利,三業純和。不染世緣,常修梵行。執持禁戒,塵業不侵;嚴護威儀。蜎飛無損。不逢八難,不缺四緣。般若智以現前,菩提心而不退。修習正法,了悟大乘。開六度之行門,越三祇之劫海。建法幢於處處,破疑網於重重。降伏眾魔,紹隆三寶。承事十方諸佛,無有疲勞;修學一切法門,悉皆通達。廣作福慧,普利塵沙。得六種之神通,圓一生之佛果。然後,不舍法界,遍入塵勞。等觀音之慈心,行普賢之願海。他方此界,逐類隨形,應現色身。演揚妙法。泥犁苦趣,餓鬼道中,或放大光明,或現諸神變。其有見我相,乃至聞我名,皆發菩提心,永出輪回苦。火鑊冰河之地,變作香林;飲銅食鐵之徒,化生淨土。披毛戴角,負債含怨,盡罷辛酸,咸沾利樂。疾疫世而現為藥草,救療沉屙;饑饉時而化作稻梁,濟諸貧餒。但有利益,無不興崇。次期累世冤親,現存眷屬,出四生之汨沒,舍萬劫之愛纏。等與含生,齊成佛道。虛空有盡,我願無窮。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。 <br> :: *誦經的最簡單實用的儀軌(儀式) :: ::一、供養 ::在佛、菩薩的像(塑像、畫像、照片,沒有的心裏想一下他們的樣子也可以)前供上一杯清水。 ::二、頂禮 ::向佛像頂禮三拜。念一遍“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”(也可以念“南無觀世音菩薩”或者自己喜歡念的都可以),頂禮一拜,念三次,拜三拜。 ::“南無”念“拿摩” ::三、歸依 ::合掌,念下麵的偈子(偈,音既,不念結,當心錯別字): ::諸佛正法賢聖僧,直至菩提永歸依。 ::我以所修施等善,為利眾生願成佛。 ::共念三遍。 ::四、開經偈 ::合掌,念下麵的偈子一遍: ::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。 ::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意。 ::南無某某會上佛菩薩。(三遍) ::誦《金剛經》的時候,就將某某換成“般若(音波惹)”,念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。誦《華嚴經》的時候,就念“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”。 ::見聞是一個階段,代表一般的信。受持是一個階段,代表由相信而實踐。持,就是去做。 ::五、誦經 ::六、回向 ::願以此功德,普及於一切。 ::我等與眾生,皆共成佛道。 ::《怡山發願文》,我說過事理周圓,其中包含了歸依、懺悔、發願、回向等等內容,而且特別感人。 ::念完發願文後,可以向佛求願。但是有一條,要記住,最後,不要忘記告訴佛:可許則許。 ::最後,頂禮三拜即可。 <br> :: ====心經==== *《心經》 ::觀自在菩薩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。 ::照見五蘊皆空。度一切苦厄。 ::舍利子。色不異空。空不異色。 ::色即是空。空即是色。 ::受想行識。亦復如是。 ::舍利子。是諸法空相。 ::不生不滅。不垢不淨。不增不減。 ::是故空中無色。無受想行識。 ::無眼耳鼻舌身意。無色聲香味觸法。 ::無眼界。乃至無意識界。 ::無無明。亦無無明盡。 ::乃至無老死。亦無老死盡。 ::無苦集滅道。無智亦無得。以無所得故。 ::菩提薩埵。依般若波羅蜜多故。 ::心無罣礙。無罣礙故。無有恐怖。 ::遠離顛倒夢想。究竟涅槃。 ::三世諸佛。依般若波羅蜜多故。 ::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 ::故知般若波羅蜜多。 ::是大神咒。是大明咒。 ::是無上咒。是無等等咒。 ::能除一切苦。真實不虛。 ::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。即說咒曰。 ::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::菩提薩婆訶。 <br> :: ====大悲咒==== *大悲咒 (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) ::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.南無阿唎耶,婆盧羯帝爍缽囉耶.菩提薩埵婆耶. 摩訶薩埵婆耶.摩訶迦盧尼迦耶.唵,薩皤囉罰曳.數怛那怛寫.南無 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.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.南無那囉謹墀.醯利摩訶 皤哆沙咩. :: ::薩婆阿他豆輸朋,阿逝孕,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,那摩婆伽,摩罰特豆. 怛姪他.唵,阿婆盧醯.盧迦帝.迦羅帝.夷醯唎.摩訶菩提薩埵, 薩婆薩婆.摩囉摩囉,摩醯摩醯唎馱孕.俱盧俱盧羯蒙.度盧度盧罰闍耶帝. 摩訶罰闍耶帝.陀囉陀囉.地唎尼.室佛囉耶. :: ::遮囉遮囉.摩麼罰摩囉.穆帝隸.伊醯伊醯.室那室那.阿囉參佛囉舍利. 罰沙罰參.佛囉舍耶.呼嚧呼嚧摩囉.呼嚧呼嚧醯利.娑囉娑囉,悉唎悉唎. 蘇嚧蘇嚧. :: ::菩提夜菩提夜.菩馱夜菩馱夜.彌帝唎夜.那囉謹墀.地利瑟尼那.波夜摩那 .娑婆訶.悉陀夜.娑婆訶.摩訶悉陀夜.娑婆訶.悉陀喻藝.室皤囉耶. 娑婆訶.那囉謹墀.娑婆訶.摩囉那囉.娑婆訶.悉囉僧阿穆佉耶,娑婆訶.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.娑婆訶. :: ::者吉囉阿悉陀夜.娑婆訶.波陀摩羯悉陀夜.娑婆訶.那囉謹墀皤伽囉耶. 娑婆訶.摩婆利勝羯囉夜.娑婆訶.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,南無阿唎耶. 婆嚧吉帝.爍皤囉夜.娑婆訶.唵,悉殿都.漫多囉.跋陀耶,娑婆訶. <br> :: ====信心銘==== *信心銘-四祖-僧璨大師著 :: ::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::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不識玄旨 徒勞念靜 ::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 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::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 止更彌動 唯滯兩邊 寧知一種 ::一種不通 兩處失功 遣有沒有 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 轉不相應 ::絕言絕慮 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 隨照失宗 須臾返照 勝卻前空 ::前空轉變 皆由妄見 不用求真 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 慎勿追尋 ::纔有是非 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 萬法無咎 ::無咎無法 不生不心 能隨境滅 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::欲知兩段 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 齊含萬象 不見精麤 寧有偏黨 ::大道體寬 無易無難 小見狐疑 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 必入邪路 ::放之自然 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 逍遙絕惱 繫念乖真 昏沉不好 ::不好勞神 何用疏親 欲取一乘 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 還同正覺 ::智者無為 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 妄自愛著 將心用心 豈非大錯 ::迷生寂亂 悟無好惡 一切二邊 良由斟酌 夢幻空華 何勞把捉 ::得失是非 一時放卻 眼若不眠 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 萬法一如 ::一如體玄 兀爾忘緣 萬法齊觀 歸復自然 泯其所以 不可方比 ::止動無動 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 一何有爾 究竟窮極 不存軌則 ::契心平等 所作俱息 狐疑淨盡 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 無可記憶 ::虛明自照 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 識情難測 真如法界 無他無自 ::要急相應 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 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 皆入此宗 ::宗非促延 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 十方目前 極小同大 忘絕境界 ::極大同小 不見邊表 有即是無 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 必不須守 ::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 何慮不畢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::言語道斷 非去來今 <br> :: ====士大夫食時五觀==== *黃庭堅:《士大夫食時五觀》: ::古者君子有飲食之教在《鄉黨》、《曲禮》,而士大夫臨尊爼則忘之矣,故約釋氏法作士君子食時五觀雲: ::一、計功多少,量彼來處 ::此食墾植、收穫、舂磑、淘汰、炊煑乃成,用功甚多。何況屠割生靈,為己滋味。一人之食,十人作勞。家居則食父祖心力所營,雖是己財,亦承余慶。仕宦則食民之膏血,大不可言。 ::二、忖己徳行,全缺應供 ::始于事親,中於事君,終於立身。全此三者,則應受此供,缺則當知愧恥,不敢盡味。 ::三、防心離過,貪嗔癡為宗 ::治心養性先防三過,美食則貪,惡食則嗔,終日食而不知食之所從來則癡。君子食無求飽,離此過也。 ::四、正事良藥,為療形苦 ::五榖五蔬以養人,魚肉以養老。形苦者,饑渇為主病,四百四病為客病,故須食為醫藥以自扶持。是故,知足者舉箸常如服藥。 ::五、為成道業,故受此食 ::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先結款狀,然後受食。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,此之謂也。 ::山谷老人曰,禮所教飲食之序,教之末也;食而作觀,教之本也。大槩今之士大夫誦先王之法,言則一人也,起居飲食則一人也,故設教不得不如是。君子有九思,終身之思也;食時作五觀,終食之思也。人一日如是行之,念念在仁智,則夫二人者,合而為一矣。 <br> : ====壇經三十六對==== *壇經三十六對: ::外境無情五對: ::天與地對、日與月對、明與暗對、陰與陽、水與火對。此是五對也。 ::法相語言十二對: ::語與法對、有與無對、有色與無色對、有相與無相對、有漏與無漏對、色與空對、動與靜對、清與濁對、凡與聖對、僧與俗、老與少對、大與小對。此是十二對也。 ::自性起用十九對: ::長與短對、邪與正對、癡與慧對、愚與智對、亂與定對、慈與毒對、戒與非對、直與曲對、實與虛對、險與平對、煩惱與菩提對、常與無常、悲與害對、喜與嗔對、捨與慳對、進與退對、生與滅對、法身與色身對、化身與報身對。此是十九對也。 ::師言:此三十六對法,若解用,即道貫一切經法,出入即離兩邊。自性動用,共人言語。外於相離相,內於空離空。若全著相,即是邪見。若全執空,即長無明執空之人。 <br> : ====無相頌==== *六祖大師為眾人說了108字的無相頌: ::心平何勞持戒,行直何用修禪。恩則孝養父母,義則上下相憐。 ::讓則尊卑和睦,忍則眾惡無喧。若能鑽木出火,淤泥定生紅蓮。 ::苦口的是良藥,逆耳必是忠言。改過必生智慧,護短心內非賢。 ::日用常行饒益,成道非由施錢。菩提只向心覓,何勞向外求玄。 ::聽說依此修行,西方只在目前。 ::~讓大家依此修行,非只唸誦~ <br> *佛有四不能: ::第一,因果不可改:自因自果,別人是代替不了的; ::第二,智慧不可賜:任何人要開智慧,離不開自身的磨練; ::第三,真法不可說:宇宙真相用語言講不明白,只能靠自己實證; ::第四,無緣不能度:無緣之人,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,正所謂天雨雖寬,不潤無根之草,佛法無邊,難度無緣之人。 <br> : ====十無益==== *林則徐 / 十無益: ::父母不孝,奉神無益;兄弟不和,交友無益;存心不善,風水無益; ::行止不端,讀書無益;心高氣傲,博學無益; ::作事乖張,聰明無益;時運不通,妄求無益;不惜元氣,服藥無益; ::妄取人財,布施無益;淫惡肆欲,陰?無益。 <br> : ====我真的不願意==== *我真的不願意 ~~ 原著: David L. Harrison 詩 / 譯者: 鄭~ Feb 14,2000 ::對你而言,只是家課, ::對我來說,怕得快抓狂, ::你只要我寫兩頁報告, ::並規定要今晚完成。 ::給我一千個理由吧! ::要我完成它且要寫完整, ::老師啊!請你不要如此苛求吧! ::今晚寫兩頁呢! ::我都已經認真地在讀書了, ::經過了整整兩頁的思索後, ::我的頭髮都快轉白了, ::它已使我頭昏眼花, ::我已盡己所能了, ::就讓我休息休息吧。 ::我的淚都快掉下來了, ::我會為你歡呼, ::並且鼓掌三次, ::看在我很用功的份上, ::過了一百年以後, ::再來罵我吧, ::不讓我休息也可, ::拉下我耳朵也無妨, ::只要今晚不再叫我寫報告。 <br> :: ====畢業歌==== *畢業歌 ::青青校樹 萋萋庭草 欣霑化雨如膏 ::筆硯相親 晨昏歡笑 奈何離別今朝 ::世路多歧 人海遼闊 揚帆待發清曉 ::誨我諄諄 南針在抱 仰瞻師道山高 ::青青校樹 灼灼庭花 記取囊螢窗下 ::琢磨幾載 羨君玉就 而今光彩煥發 ::鵬程萬里 才高志大 佇看負起中華 ::聽唱驪歌 難捨舊雨 何年重遇天涯 ::青青校樹 烈烈朝陽 宗邦桑梓重光 ::海陸天空 到處開放 男兒志在四方 ::民主共和 自由平等 任憑農工兵商 ::去去建樹 前行後繼 提攜同上康莊 <br> :: ====納瓦荷的巫醫==== *納瓦荷的巫醫曾經這麼說: ::「記住你眼前所見,把目光停在一處,記住它的樣子。 ::在下雪時觀察它,在青草初長時觀察它,在下雨時觀察它。 ::你得去感覺它,記住它的氣味,來回走動探索山岩的觸感。 ::如此一來,這地方便永遠伴隨你。 ::當你遠走他鄉,你可以呼喚它,當你需要它時,它就在那兒,在你的心中。」。 <br> : ====青春==== *〈青春〉(原文 作者:Samuel Ullman 鄔爾曼),(中譯:陳之藩) ::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光,青春是心情的一種狀況。 ::青春不是柔美的膝,朱紅的唇,粉嫩的面龐。 ::青春是鮮明的情感,豐富的想像,向上的願望,像泉水一樣的清冽激揚。 ::青春是勇敢戰勝了怯懦,冒險代替了苟安, ::這種心情在二十歲所有的,常不如五十之中年。 ::歲月並不能使人老邁,使人老邁的是捨棄了理想與信念。 ::無情的日月可以使皮膚鬆弛下來,而使靈魂頹唐的,卻只有熱情上的認敗。」 ::疑慮與困惑,恐懼與絕望,失去了自信與對未來的想像,才真正是日月循環的折磨, ::壓低了頭,壓彎了背,把精神帶上死亡。 ::不論是七十,或是十七,每個人都有些對世間的好奇。 ::天上的星光,無限神秘,哲人的思維,別開天地。 ::四面圍來的挑戰,古今堆起的難題,使人像孩子一樣追問、探索。 ::像孩子一樣的捕藏,捉迷,像孩子一樣的,在遊戲中,帶來狂喜。 ::你的信仰象徵著你的年輕,你的疑慮表現了你的齒增, ::你的希冀描繪出你的茁壯,你的絕望刻劃出你的頹齡。 ::在你心中有一座電台,大地上幽美的、勇敢的、有力的聲音從八方播來。 ::只要你收聽這些青春的消息,那麼你的青春即是存在。 ::當電台的天線一旦塌壞,譏諷的冰與悲觀的雪,在你心靈上層層覆蓋。 ::那麼你的青春已逝去,你的年齡確已老邁。 <br> :: ====歸復自然==== *〈歸復自然〉 ::萬法齊觀 歸復自然 ::了了見無一物。天地一指。萬物一馬。懷六合於胸中而靈鑑有餘。鑑萬象於方寸而其神常?。不動纖毫一時成現。孤明獨照歷劫坦然。返本還源歸根復命。到這裏方合自然天真之道。(【經文資訊】卍新續藏第 71 冊 No. 1426 真歇清了禪師語錄) <br> :: ====三字經==== *《三字經》 ::人之初,性本善;性相近,習相遠。苟不教,性乃遷;教之道,貴以專。 ::昔孟母,擇鄰處;子不學,斷機杼。竇燕山,有義方;教五子,名俱揚。 ::養不教,父之過;教不嚴,師之惰。子不學,非所宜;幼不學,老何為? ::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,不知義。為人子,方少時;親師友,習禮儀。 ::香九齡,能溫席;孝於親,所當執。融四歲,能讓梨;弟於長,宜先知。 ::首孝弟,次見聞;知某數,識某文。一而十,十而百,百而千,千而萬。 ::三才者,天地人。三光者,日月星。三綱者,君臣義,父子親,夫婦順。 ::曰春夏,曰秋冬;此四時,運不窮。曰南北,曰西東;此四方,應乎中。 ::曰水火,木金土;此五行,本乎數。曰仁義,禮智信;此五常,不容紊。 ::稻粱菽,麥黍稷;此六穀,人所食。馬牛羊,雞犬豕;此六畜,人所飼。 ::曰喜怒,曰哀懼,愛惡欲,七情具。匏土革,木石金,絲與竹,乃八音。 ::高曾祖,父而身,身而子,子而孫,自子孫,至玄曾;乃九族,人之倫。 ::父子恩,夫婦從,兄則友,弟則恭,長幼序,友與朋,君則敬,臣則忠;此十義,人所同。 <br> :: ====教師十誡==== *波利亞 (George Polya) 的〈教師十誡〉 ::1.對你所教授的科目有興趣。 ::2.瞭解你所教授的科目。 ::3.試著去“讀”學生的表情、瞭解他們的期許與困難;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,將自已當作學生。 ::4.明瞭學習的述徑:學習任何一件事的最佳途徑,就是親自獨立地去發現其中的奧祕。 ::5.不但要教授學生知識,而且要讓他們知道技巧、訣竅,學習正確的心態及有系統工作的習慣。 ::6.讓學生學習去猜測。 ::7.讓學生學習證明。 ::8.留意現在手邊的問題,從其中找尋一些可能對於以後解題有幫助的特徵-試著去揭露潛藏在目前具體情境中的普遍形式。 ::9.不要一次就洩露出所有的祕訣-在你告訴學生之前,讓他們去猜測-讓他們盡可能地自行去發現。 ::10.啟發問題;讓學生勇於發表,不要填鴨式地硬塞給學生。 <br> :: ====心相篇==== *心相篇 [宋]陳希夷 ::心者貌之根,審心而善惡自見;行者心之發,觀行而禍福可知。 ::出納不公平,難得兒孫長育;語言多反複,應知心腹無依。 ::消沮閉藏,必是好貪之輩;披肝露膽,決為英傑之人。 ::心和氣平,可卜孫榮兼子貴;才偏性執,不遭大禍必奇窮。 ::轉眼無情,貧寒夭促;時談念舊,富貴期頤。 ::重富欺貧,焉可托妻寄子;敬老慈幼,必然裕後光前。 ::輕口出違言,壽元短折;忘恩思小怨,科第難成。 ::小富小貴易盈,刑災准有;大富大貴不動,厚福無疆。 ::欺蔽陰私,縱有榮華兒不享;公平正直,雖無子息死為神。 ::開口說輕生,臨大節決然規避;逢人稱知己,即深交究竟平常。 ::處大事不辭勞怨,堪為梁棟之材;遇小故輒避嫌疑,豈是腹心之寄。 ::與物難堪,不測亡身還害子;待人有地,無端得福更延年。 ::迷花戀酒,閫中妻妾參商;利己損人,膝下兒孫悖逆。 ::賤買田園,決生敗子;尊崇師傅,定產賢郎。 ::愚魯人,說話尖酸刻薄,既貧窮,必損壽元;聰明子,語言木訥優容,享安康,且膺封誥。 ::患難中能守者,若讀書,可作朝廷柱石之臣;安樂中若忘者,縱低才,豈非金榜青雲之客。 ::鄙吝勤勞,亦有大富小康之別,宜觀其量;奢侈靡麗,寧無奇人浪子之分,必視其才。 ::弗以見小為守成,惹禍破家難免;莫認惜福為慳吝,輕財仗義盡多。 ::處事遲而不急,大器晚成;見機決而能藏,高才早發。 ::有能吝教,己無成子亦無成;見過隱規,身可托家亦可托。 ::知足與自滿不同,一則矜而受災,一則謙而獲福;大才與見才自別,一則誕而多敗,一則實而有成。 ::忮求念勝,圖名利,到底遜人;惻隱心多,遇艱難,中途獲救。 ::不分德怨,料難至乎遐年;較量錙銖,豈足期乎大受? ::過剛者圖謀易就,災傷豈保全無? ::太柔者作事難成,平福亦能安受。 ::樂處生悲,一生辛苦;怒時反笑,至老奸邪。 ::好矜己善,弗再望乎功名;樂摘人非,最足傷乎性命。 ::責人重而責己輕,弗與同謀共事;功歸人而過歸己,盡堪救患扶災。 ::處家孝弟無虧,簪纓奕世;與世吉凶同患,血食千年。 ::曲意周全知有後, ::任情激搏必凶亡。 ::易變臉,薄福之人奚較;耐久朋,能容之士可宗。 ::好與人爭,滋培淺而前程有限;必求自反,蓄積厚而事業能伸。 ::少年飛揚浮動,顏子之限難過;壯歲冒昧昏迷,不惑之期怎免? ::喜怒不擇輕重,一事無成;笑罵不審是非,知交斷絕。 ::濟急拯危,亦有時乎貧乏,福自天來;解紛排難,恐亦涉乎囹圄,名揚海內。 ::餓死豈在紋描,拋衣撒飯;瘟亡不由運數,罵地咒天。 ::甘受人欺,有子忽然大發;常思退步,一身終得安閒。 ::舉止不失其常,非貴亦須大富,壽可知矣;喜怒不形於色,成名還立大功,奸亦有之。 ::無事失措倉皇,光如閃電;有難怡然不動,安若泰山。 ::積功累仁,百年必報;大出小入,數世其昌。 ::人事可憑,天道不爽。 ::如何飧刀飲劍?君子剛愎自用,小人行險僥幸。 ::如何投河自縊?男人才短蹈危,女子氣盛見逼。 ::如何短折亡身?出薄言,做薄事,存薄心,種種皆薄;如何凶災惡死?多陰毒,積陰私,有陰行,事事皆陰。 ::如何暴疾而歿?色欲空虛。 ::如何毒瘡而終?肥甘凝膩。 ::如何老後無嗣?性情孤潔。 ::如何盛年喪子?心地欺瞞。 ::如何多遭火盜?刻剝民財。 ::如何時犯官府?調停失當。 ::何知端揆首輔?常懷濟物之心。 ::何知拜將封侯?獨挾蓋世之氣。 ::何知玉堂金馬?動容清麗。 ::何知建牙擁節?氣概凌霄。 ::何知丞簿下吏?量平膽薄。 ::何知明經教職?志近行拘。 ::何知苗而不秀?非惟愚蠢更荒唐。 ::何知秀而不實?蓋謂自賢兼短行。 ::若論婦人,先須靜默;從來淑女,不貴才能。 ::有威嚴,當膺一品之封;少修飾,准掌萬金之重。 ::多言好勝,縱然有嗣必傷身;盡孝兼慈,不特助夫還旺子。 ::貧苦中毫無怨詈,兩國褒封;富貴時常惜衣糧,滿堂榮慶。 ::奴婢成群,定是寬宏待下;資財盈篋,決然勤儉持家。 ::悍婦多因性妒,老後無歸;奚婆定是情乖,少年浪走。 ::為甚欺夫?顯然淫行。 ::緣何無子?暗裡傷人。 ::合觀前論,歷試無差;勉教後來,猶期善變。 ::信乎骨格步位,相輔而行;允矣血氣精神,由之而顯。 ::知其善而守之,錦上添花;知其惡而弗為,禍轉為福! <br> : ====素書==== *素書白文 ::夫道、德、仁、義、禮,五者一體也。 ::道者,人之所蹈,使萬物不知其所由。德者,人之所得,使萬物各得其所欲。仁者,人之所親,有慈惠惻隱之心,以遂其生成。義者,人之所宜,賞善罰惡,以立功立事。禮者,人之所履,夙興夜寐,以成人倫之序。 ::夫欲為人之本,不可無一焉。 ::賢人君子,明於盛衰之道,通乎成敗之數;審乎治亂之勢,達乎去就之理。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。 ::若時至而行,則能極人臣之位;得機而動,則能成絕代之功。如其不遇,沒身而已。是以其道足高,而明重於後代。 ::德足以懷遠,信足以一異,義足以得眾。才足以鑑古,明足以照下,此人之俊也。 ::行足以為儀表,智足以決嫌疑。信可以使守約,廉可以使分財,此人之豪也。 ::守職而不廢,處義而不回,見嫌而不茍免,見利而不茍得,此人之傑也。 ::絕嗜禁欲,所以除累;抑非損惡,所以讓過。貶酒闕色,所以無污;避嫌遠疑,所以不誤。博學切問,所以廣知;高行微言,所以修身。恭儉謙約,所以自守;深計遠慮,所以不窮。親仁友直,所以扶顛;近恕篤行,所以接人;任材使能,所以濟物;癉惡斥讒,所以止亂;推古驗今,所以不惑;先揆後度,所以應卒。設變致權,所以解結;括囊順會,所以無咎。橛橛梗梗,所以立功;孜孜淑淑,所以保終。 ::夫志心篤行之術:「長莫長於博謀,安莫安於忍辱;先莫先於修德,樂莫樂於好善,神莫神於至誠,明莫明於體物,吉莫吉於知足。苦莫苦於多願,悲莫悲於精散,病莫病於無常,短莫短於苟得,幽莫幽於貪鄙,孤莫孤於自恃,危莫危於任疑,敗莫敗於多私。」 ::以明示下者闇,有過不知者蔽,迷而不返者惑,以言取怨者禍。令與心乖者廢,後令繆前者毀。怒而無威者犯,好眾辱人者殃;戮辱所任者危,慢其所敬者凶。 ::貌合心離者孤,親讒遠忠者亡。近色遠賢者惛,女謁公行者亂,私人以官者浮。凌下取勝者侵,名不勝實者耗。 ::略己而責人者不治,自厚而薄人者棄廢。以過棄功者損,群下外異者淪,既用不任者疏。行賞吝色者沮,多許少與者怨,既迎而拒者乖。 ::薄施厚望者不報,貴而忘賤者不久,念舊而棄新功者凶。用人不得正者殆,強用人者不畜,為人擇官者亂,失其所強者弱。決策於不仁者險,陰計外泄者敗,厚斂薄施者凋。戰士貧游士富者衰。貨賂公行者昧。 ::聞善忽略,記過不忘者暴。所任不可信,所信不可任者濁。牧人以德者集,繩人以刑者散。小功不賞,則大功不立;小怨不赦,則大怨必生。賞不服人,罰不甘心者叛。賞及無功,罰及無罪者酷。聽讒而美,聞諫而仇者亡。能有其有者安,貪人之有者殘。 ::怨在不捨小過,患在不豫定謀。福在積善,禍在積惡。饑在賤農,寒在惰織。安在得人,危在失事;富在迎來,貧在棄時。 ::上無常操,下多疑心;輕上生罪,侮下無親。近臣不重,遠臣輕之。 ::自疑不信人,自信不疑人;枉士無正友,曲上無直下。危國無賢人,亂政無善人。 ::愛人深者求賢急,樂得賢者養人厚;國將霸者士皆歸,邦將亡者賢先避。地薄者大物不產,水淺者大魚不游;樹禿者大禽不棲,林疏者大獸不居。山峭者崩,澤滿者溢。 ::棄玉抱石者盲,羊質虎皮者柔。衣不舉領者倒,走不視地者顛。柱弱者屋壞,輔弱者國傾。足寒傷心,民怨傷國。山將崩者,下先隳;國將衰者,民先弊。根枯枝朽,民困國殘。與覆車同軌者傾,與亡國同事者滅。見已生者,慎將生;惡其跡者,須避之。 ::畏危者安,畏亡者存。夫人之所行:有道則吉,無道則凶。 ::吉者,百福所歸;凶者,百禍所攻;非其神聖,自然所鍾。 ::務善策者,無惡事;無遠慮者,有近憂。同志相得,同仁相憂,同惡相黨,同愛相求,同美相妒,同智相謀,同貴相害,同利相忌,同聲相應,同氣相感,同類相依,同義相親,同難相濟,同道相成,同藝相規,同巧相勝,此乃數之所得,不可與理違。 ::釋己而教人者逆,正己而化人者順。逆者難從,順者易行;難從則亂,易行則理。 ::如此理身、理家、理國可也。 ::黃石公素書 <br><br> : ====大衛.鈴木基金會==== *大衛鈴木基金會(David Suzuki Foundation)與美國憂思學家聯盟(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:UCS),面對大自然的挑戰,加拿大人參與的行動,十個有效的步驟。 ::1.減少住家百分之十的能源使用 ::2.每週一天無肉日 ::3.選購燃油效率高、汙染性低的車子 ::4.選擇節約能源的房子和家用品 ::5.不再使用殺蟲劑 ::6.以步行、騎自行車、或是搭乘大眾運輸系統作為通勤或日常交通的方式 ::7.使用當地生產的食物 ::8.選擇離常去地點很近的住房 ::9.支持汽車的取代方案 ::10.熱心參與選擇最新資訊 <br> ::小訣竅改變你的生活型態,增進你的健康,充實荷包,可讓地球生態更健康: ::1.買東西前問自己,我真的需要它嗎? ::2.搭盡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::3.距離不超過十條街,就盡量步行,騎單車或者滑直排輪 ::4.紙張正反兩面都使用 ::5.替小孩準備完全不製造垃圾的午餐便當 ::6.許多書教人如何簡譜過生活,不為地球造成負擔,去買一本來看看,照著做 <br> *蒙塔古 標準 孩童健全的成人 <br> :
返回至
Test1
。
導覽選單
個人工具
登入
命名空間
頁面
討論
變體
檢視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檢視歷史
更多
搜尋
導覽
首頁
佛學
主題
教育
資訊
燃燈圖書館
生活
其他
近期變動
工具箱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頁面修訂記錄
特殊頁面
頁面資訊